月光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大辽之挥洒风采 > 第722章 妇女地位的开端,种放百姓离长安

第722章 妇女地位的开端,种放百姓离长安(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刘邦先封其母却遗忘其父,其实说明当时确实存在着“尊母不尊父”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也就是说,在汉代,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能够发挥较大的社会影响。因为自远古以来,后人的族系是从母系方面来确定的,这是由远古时代的婚姻关系所决定的。过去我们的姓氏多从“女”旁,比如姬、姜、嬴、姒、妫、姞、妘、蜩、始、嫪,等等,都是如此,这种习俗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在汉代,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一古老文化现象的遗存。汉景帝长子刘荣因母为栗姬,于是被称为“栗太子”。汉武帝儿子刘据立为太子,因其生母为卫皇后卫子夫,所以又被称为“卫太子”。刘据的儿子刘进,因生母为史良娣,所以又称作“史皇孙”。平阳公主也随母姓,号“孙公主”。汉献帝刘协,因为由董太后亲自抚养,所以被称为“董侯”。

这一现象不仅在皇族表现得很突出,就是在望族之中也不鲜见。高祖时期的夏侯婴,他的曾孙夏侯颇娶了平阳公主,因为平阳公主也被称为“孙公主”,所以他的后世子孙也就遵从古代习俗,改姓为孙。这一现象,在文明程度较为落后的民族习俗中有所保留,匈奴人风俗,贵族的后裔都从母姓。

汉代不光是许多子孙继承了母姓,还频频出现妇女封侯的情况。例如,汉高祖刘邦封他的大嫂为阴安侯。吕后专权时期,为了报答萧何对吕氏政权的特殊贡献,吕后封萧何夫人为酆侯,封樊哙的妻子、也就是自己的妹妹吕錾为临光侯。汉武帝也曾经尊王皇后母臧儿为平原君。两汉史籍中记载了女子封侯封君的事例,多达三十余起。

中国古代的著名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是叙述的东汉建安年间的故事。刘兰芝不受婆婆待见,丈夫忍痛割爱,被迫休了她。待刘兰芝回到娘家以后,马上就有许多的提亲者找上门来谈婚论嫁,可见当时的妇女再嫁,并不是什么羞耻之事。所以说,汉代以前,妇女的社会地位很高,是显而易见的。

妇女社会地位彻底的来了一个大翻转,应该是宋朝以后的事情了。宋朝,由于程朱理学极力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对女子进行“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这些伦理道德的约束,后来甚至对妇女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认为女性守节才是最大的事情。这么一来,妇女的社会地位才江河日下,直到解放以前,再也没有翻得了身。

不说虚的接着说此刻的种放看下已经离开的这群人,他们妻子儿女都流着眼泪目送他们这群人的离开了,他们心里有太多的不得已的地方,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与自己亲人这群人见面的机会有没有,此刻的种放也是在暗恨自己身为节度使竟然不能守卫好长安,导致现在百姓们流离失所,长安里面当官的豪强富商早在听说辽军来袭的情况早就跑了,剩余的百姓们无奈之计也只能远走他乡,默默地抛妻弃子离开这个地方,去别的地方谋求生路,至于接下来他们会遇到辽军那就是以后的事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