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大辽之挥洒风采 > 叶东被杀的结果,古代目的的重演

叶东被杀的结果,古代目的的重演(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三国演义》写孙权用周瑜的美人计被诸葛亮识破,即派赵云护送刘备过江迎娶孙夫人,其实,这件事与诸葛亮并无多大关系。根据史书记载,是孙权嫁妹在前,刘备去江东在后。彼时刘备刚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魏,领荆州牧,蜀国的力量有很大发展,孙权对此感受到了压力,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共同对付强敌曹操,于是主动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进妹固好”,也就是希望通过结亲的手段来巩固同盟关系。刘备之妻,也就是孙权的妹妹,史书中一直以孙夫人为名,并未具其名讳。《三国演义》中说她叫“孙仁”,其实孙仁是孙坚庶子孙郎的别称,还有很多戏剧中名其“孙尚香”,此俱是稗官野史,不足为据。《赵云别传》记载的孙夫人骄横跋扈,经常纵容从东吴带来的随从肆意妄为,刘备便命赵云掌管内务,对其进行约束。夫妻之间本是一句话的事情,却要赵云这个手下人出面,可以看出刘备对孙夫人的疑惧。《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还记录了诸葛亮的话:“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由此可以看出,这桩婚事并不简单,孙夫人似乎被看做是东吴安插过来的定时炸弹一般。正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以诸葛亮为首的蜀国谋士也另有计算,于是成婚不久的刘备主动前往京口会见孙权,借口面谢其嫁妹之恩,向孙权提出了“借”荆州的要求。

之后的故事峰回路转,其政治婚姻的本色彰显出来。蜀汉与孙吴因争夺荆州反目,不惜兵戈相向,吴将吕蒙袭杀关羽之后,双方结下不解之仇,由联姻而促成的亲缘关系彻底破裂,孙夫人拟挟走刘备唯一嫡子刘禅(阿斗)未果,径自回了娘家东吴,及至刘备白帝托孤身死一刻,二人再未曾相见。其实在政治上的共同利益瓦解之时,刘备与孙夫人的夫妻关系已然名存实亡了。

与少数民族的和亲和亲一般是汉族统治者为笼络少数民族政权,或少数民族首领为获得中原地区的认可而进行的一种联姻行为。这是一种纯粹的政治活动,婚姻的男女双方都是为了本集团的利益而走到一起的。

早在周襄王时期(前651—前619年),襄王欲伐郑,故娶狄女为王后,与戎狄联兵作战。据《左传》记载,春秋时的晋献公兴兵伐骊戎,骊戎不敌请和,纳其二女于献公,长曰骊姬,次曰少姬。这些是历史上较早出现的和亲事件,此后汉唐直至明清,和亲之举不绝于书,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汉朝的昭君出塞,以及唐朝贞观年间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和亲。

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治诸部,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他非常仰慕唐朝的富庶与繁荣,唐贞观八年(634年),遣使赴唐沟通关系,同时与南部泥婆罗(今尼泊尔)通好。贞观十三年(639年),与泥婆罗尺尊公主联姻后,亦遣使赴唐求婚。唐太宗李世民崇尚“一桩婚姻就相当于10万雄兵”的外交政策,同时亦愿结好强盛的吐蕃,求得西部边境的安宁,遂于贞观十五年(641年)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配给他。唐蕃联姻,文成公主入藏,将佛教和内地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带到了高原,进一步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为西藏纳入中国版图奠定了历史基础。

文成公主和亲之后,唐中宗时又把金城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宋朝并没有和亲的行为,明朝则只有一幕关于和亲的荒唐事。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囚禁,瓦剌国师也先本以为奇货可居,要敲笔竹杠,没想到明朝另立景泰帝朱祁钰,又有名臣于谦率军与之作战,瓦剌屡遭败绩。此时英宗仿佛是个烫手山芋,也先不得已之下将其送回,为了拉拢人心还要把妹妹嫁给英宗。英宗回明后被在位的景泰帝软禁,也先将妹妹随后送至大同拟转道北京,却不料大同总兵石彪见其貌美,又以为英宗复辟无望,遂将也先的妹妹扣留做了自己的禁脔。七年之后,英宗利用“夺门之变”再次登基,铲除了因助其复辟有功而飞扬跋扈的权臣石亨,这个石亨正是石彪的叔叔,此时他才发现原本要许配给他的也先的妹妹。到了清朝,康熙皇帝曾把第六女和硕恪靖公主嫁给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还有几位皇室成员嫁给了当时以吴三桂为首的四藩,这件事情金庸先生在其巅峰之作《鹿鼎记》中曾有戏说。

古时汉人的正统观念很强,汉族大多瞧不起少数民族,从“夷”“蛮”“胡”等贬义的称谓中即可看出。因此正统汉人政权宋、明(李唐王朝有胡人血统)都不曾运用和亲作为政治手段。即便是和亲最多的汉、唐,和亲的所谓公主,绝大多数也只是皇帝的义女,而非亲生骨肉,和亲不过是巧立名目的政治手腕罢了。其实这些不过是手段,叶东的死也是这样的,王诜除掉叶东也是从这里考虑到的,因为杀了你对于你有好处,这些事情也是在正常不过,这里面的东西存在更多的不过是阴谋味道,王诜已经出发去与杨业汇合出发,到底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什么情况只有他自己也是直到清楚明白了的。

大辽之挥洒风采 </p>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