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恶毒女配不洗白(穿书) > 第 85 章

第 85 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五章

李承璋微微一怔, 目光骤冷。

李斯年绝对不会无缘无故说这种话, 难不成李斯年抓到了他的把柄?

这不可能。

谢诗蕴向李斯年投毒的事情, 他只是略微给谢诗蕴行了个方便, 并未参与其中, 千机引之事完全是谢诗蕴一人所为, 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更何况, 跟他有关系又能怎样?

李斯年的父亲是宁王,母亲是谢家女,无论是父亲, 还是母亲,都是华京城不能提起的禁忌,哪怕李斯年如今被程彦看重, 即将成为程彦的未婚夫, 但仍不能改变李斯年身份极为尴尬的事实。

这种情况下,他纵然毒杀李斯年, 父皇也不会追究他的责任, 只会略微说他几句罢了。

可不是为了投毒, 又是为了何事?

听李斯年话里的意思, 是发觉了他对程彦的心思, 才会威胁他, 要他的性命。

可李斯年也不想想,自己是什么身份,他又是什么身份, 他哪怕一朝被废去太子之位, 他仍是当今天子最为出色的皇子,也是皇位最有力的竞争人,如今父皇召集藩王公主们来朝贺,便是为他做打算,莫说他现在只是对程彦起了心思,纵然对程彦做了什么,以父皇的性子,也会和稀泥。

想到这,李承璋心下稍安,再看李斯年,已经没有了刚才不易察觉的慌乱。

李承璋轻轻握着酒樽,挑眉对李斯年道:“李斯年,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威胁当今王爷。”

低声道:“李斯年,你莫要得寸进尺!”

“哦?”

李斯年轻轻一笑,眼底尽是嘲讽,道:“当今王爷?”

“很快就不是了。”

李斯年轻笑着说道。

“你!”

李承璋一时气结。

他竟不知,李斯年何时学了程彦的牙尖嘴利,轻飘飘的一句话,让他反驳不是,不反驳更是不是。

李承璋道:“李斯年,我敬你是彦儿的人,对你多番忍让,但你若是再这般胡搅蛮缠,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往日的李斯年,瞧上去风轻云淡的,行事更是不争不抢的,与不染人间烟火的谪仙没甚两样。

今日也不知道怎么了,竟一而再再而三针对他,虽然是笑眯眯地说着话,可说出来的话,却叫人不寒而栗。

虽说他知道李斯年根本不可能抓到他的把柄,可李斯年这般说话,总叫人有种不好的预感,他不愿再与李斯年争执下去,便直接道:“你不过是谢家余孽,若不是沾了彦儿的光,莫说与我同席了,就连与我说话的资格也没有。”

面前清隽无俦的少年眨了眨眼,眼波潋滟,不可方物。

饶是李承璋被他的话激起了几分火气,见此绝色,也不由得怔了怔。

片刻间,李承璋又很快回神,暗骂李斯年无耻。

这哪里是什么清心寡欲的谪仙,分明是修炼千年的妖精,披了张谪仙的皮,来人间吸□□气,勾魂夺魄。

面前的妖精轻笑,用只有他们两个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四王爷难道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天命在谢不在李,十年后,谢家依旧主天下?”

李承璋一怔,眼睛便迷了起来:“你敢行谋逆之事?”

李斯年纤细苍白的手指转了下轮椅,拉开与李承璋的距离,揶揄道:“行谋逆之事,是王爷,而非我。”

李斯年的声音刚落,李承璋便听到禁卫军们战靴踏在地板上的闷沉声音。

李承璋下意识地顺着声音看去,禁卫军走进大殿,直向李泓而去。

那是光禄勋崔元锐,掌宫内的禁卫军。

崔莘海兵变失败后,崔家被程彦清算,如今在朝为官的,只剩下崔元锐与崔振波。

李泓自宫变中逃得一命,虽然看在程彦的面子上没有罢黜崔元锐与崔振波的官职,可到底也厌弃的崔家人,暗中培养取代两人官职的人,还想办法架空崔元锐与崔振波。

哪怕崔家如今送了个崔美人入宫,李泓对崔家的态度也没有改观多少,仍是时刻保持着警惕之心。

崔元锐与崔振波知道李泓对自己的厌恶,若没有重大事情,绝不往李泓身边凑。

今夜崔元锐带甲而来,且在宫宴上闯了进来,必然是向李泓汇报极其重要的事情。

李承璋脑海中回荡着李斯年刚刚说过的话——行谋逆之事的,是王爷。

李承璋瞳孔骤然收缩,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

自被废去太子之位后,他便明白一个道理:靠别人终归不如靠自己来得稳妥。

明白这个道理后,他便开始偷偷培养自己的势力,崔莘海死后,他吸取了原本效忠崔莘海的人,杨奇文倒台后,他又将追随杨奇文的人纳为己用,为有朝一日的兵变做打算。

长公主与程彦的存在,让他根本不可能正常从父皇手中接过皇位,他只能兵行险着。

偶尔午夜梦回,他也会反思自己是不是太狠,可转念一想,做大事不拘小节,古往今来哪位明君手上没有沾过血?

天家夺嫡,无关对错,他没有错,错的是程彦与长公主,她们的势力太大,父皇容得下她们,他容不下,他不是父皇那种软弱无为的性子,他要做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眼底揉不得沙子,更容不下能够威胁皇权的人物,长公主必须死,至于程彦,他可以留她性命,折断她所有骄傲,让她在他面前卑躬屈膝,任他任意妄为。

只是这一切都是在暗处中进行,明面上,他谨慎沉稳,颇有孝心,依旧是父皇的好儿子,父皇对他越发满意,从不曾对他起疑心。

可若是,他的那些事情被父皇知道了,父皇必然会责备他,会怪他心狠,不是一个仁厚的君主,甚至会改立那个襁褓中的八皇子为太子。

李承璋不敢再往下想,再也没心思与李斯年继续口舌之争。

他想阻止崔元锐与李泓说话,但他现在根本找不到借口过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崔元锐一边向李泓低声说话,一边装作漫不经心地将视线瞥向他。

李泓听了崔元锐的话,面上的笑意淡了下去,眼底满是凝重之色,频频看向他。

看到这一幕,李承璋越发心虚。

宴席上,舞女们载歌载舞,贵人们推杯换盏,李承璋却有些走神,有意无意看向主座上的李泓。

崔元锐说完话后,李泓显然没了心思,一手捋着胡须,有些坐立不安。

又过了一会儿,李泓起身离开,在走出大殿的那一刻,回头瞧了一眼李承璋,摇头叹息,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李承璋攥紧了手中的酒樽。

他不能坐以待毙。

他已经错过了一次机会,不能再错失第二次。

李泓走后,李承璋也寻了个借口离开。

李承璋去找伺候李泓多年的老黄门。

这个老黄门是李泓的心腹,对李泓最是忠心不过,李承璋花了好多功夫,才撬开了他的嘴,又设计让他不得不跟投向自己,帮助自己争夺皇位。

得益于这个老黄门在李泓面前不断说李承璋的好话,李泓对李承璋的刻薄寡恩的形象才得以扭转,继而对李承璋颇为赞许,隐隐动了再立李承璋为太子的心思。

李承璋找到老黄门,二人走到他们平日里说话的地方。

这里假山灌木林立,甚少有宫人来此,正适合说悄悄话。

李承璋查看四周,见四下无人,便开门见山问道:“崔元锐与父皇说了什么?”

行事一贯陈文娜的老黄门,此时面上有几分慌乱之色,声音也有些急,道:“殿下,您的那些事情,怕是被崔元锐知道了。”

“刚才崔元锐突然闯入宫宴,说有要事告知陛下,陛下遣退了老奴,单独与崔元锐说了几句话,可说完话,陛下的脸色便变了。”

“这些我都知道。”

李承璋顾不得保持往日礼贤下士的贤王模样,有些不耐烦地打断老黄门的话,问道:“我的哪些事?崔元锐究竟知道了多少,又与父皇说了多少?”

“老奴不清楚。”

老黄门的声音刚落,便觉得李承璋的目光像利剑一般扫来,心里不由得打了一个突。

往日李承璋对他颇为敬重,从来没有打断过他的话,更没有用这般重的语气与他说话,和这般严厉的目光,都道危机之刻才能真正看穿一个人,他如今也算看出来了,眼前这位四王爷,对他只有利用。

可知道又能怎样?

他早就已经踏上了贼船,如今再反悔,怕是不能够了,只得一条路走到黑,只盼着日后李承璋登基为帝了,念着他的三分功劳,让他回乡养老。

这皇城之中的腥风血雨,他是看够了,也看尽了。

老黄门道:“虽然老奴没有听到崔元锐与陛下究竟说了什么,但陛下离开宫宴后,便开始调动禁卫军。”

“陛下并非多疑猜忌之人,自登基之后,便不曾怀疑过启用之人,更不曾轻易调动把守宫门的禁卫军。”

说到这,老黄门一阵心酸。

李泓虽然不是一个英明的皇帝,但下面伺候的人却是颇为不错的,若不是他误入李承璋的圈套,不得不为李承璋做事,要不然,以他在李泓身边伺候多年的经历,到哪不是风风光光的?

纵然李泓一朝崩天,他也能落个善终。

可惜,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李承璋手上有他的把柄,他做的那些事,李泓再怎么宽厚,也容不得他,他只能替李承璋卖命。

老黄门继续道:“王爷,老奴跟了陛下多年,这还是陛下登基之后第一次调动禁卫军。”

“此番异动,王爷不得不防啊。”

李承璋眸光幽深,面上明明暗暗。

看来父皇是知道他做的那些事了。

不但知道,还再度对他起了猜忌之心,怕他在杀长公主的时候,一并把弑君的事情也做了。

现在父皇只是调动禁卫军把守宫门,再过几日,便是禁卫军降临他的府门,或看押,或将他贬为庶人,让他对皇位再起不得任何心思。

李承璋揉了揉眉心,闭了闭眼,再睁眼,眼底闪过一抹厉色。

父皇既然如此对他,那便别怪他心狠了。

他原本想的是让父皇退位让贤,做一个安享晚年的太上皇,可如今看来,却是他太过仁慈了。

他的父皇与长公主如此姐弟情深,那便去黄泉路上做一对亲亲热热的姐弟吧。

李承璋道:“此事我知晓了。你现在回去,仍守在父皇身边,莫让父皇起疑。”

老黄门连忙应下,又问道:“敢问王爷,有何打算呢?”

李承璋冷笑一声,道:“无毒不丈夫。”

“他们如此逼迫本王,便别怪本王不顾惜血缘至亲了。”

老黄门打了个冷战。

李泓哪怕知道李承璋心有谋逆之事,也不曾动过要李承璋性命的念头,可听李承璋话里的意思,却是要行弑君之事了。

李承璋对待亲生父亲尚且如此,那么对待旁人呢?

老黄门不敢细想,此时只能向李承璋表忠心:“王爷但有差遣,老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他现在若有片刻迟疑,以李承璋的心狠手辣,必然会叫他命丧当场。

他只能跟着李承璋走,一步错,步步错。

李承璋拍了拍老黄门的肩膀,道:“很好,本王若能得偿所愿,你便是首功之臣。”

老黄门连忙拜下。

李承璋受了礼,将老黄门扶起身,道:“晚间我的人会与你联系,你只管听他的指挥便是。”

“待大势既定,本王必会厚赏于你。”

老黄门谢了又谢。

李承璋安排完老黄门之后,便急忙出宫。

兵变逼宫是件大事,他得赶紧回去与幕僚们筹划一番才是。

此事虽然事发突然,但对他并非全部不利——长公主手上虽然有兵权,但此时在宫中赴宴,身边跟的卫士并不多,只要他把控了宫门,长公主的命令便传不出去,再多的兵权,也就无用了。

他只需快刀斩乱麻平定宫中便可以了。

长公主一死,她的部下纵然有心为长公主报仇,但华京城易守难攻,他一边固守华京,一边派人收拢里间军队,军队中群龙无首,便是一团散沙,他逐个击破,便能坐享兵变逼宫后的登基为帝的胜利果实了。

李承璋这般想着,回到王府,迅速安排下去。

他早就不是当初那个要依靠长公主撑腰,甚至依靠权臣崔莘海的傀儡太子了,现在的他,吸收了崔莘海的势力,又吸收了杨奇文的部下,早就有了发动兵变的实力。

府兵们听了李承璋的命令,连夜出府,奔向李承璋安排的地方待命。

是夜,皇城内火把四起,无数人高呼长公主毒杀天子,意图篡位。

禁卫军是天子亲卫,只忠心天子一人,长公主掌兵权摄政,天子尚且避长公主锋芒,他们不满此事多年,唯恐长公主再行兵变之举,夺去李泓的天子之位,故而对长公主多有防备。

这次长公主突然参加宫宴,让原本便防备她的禁卫军越发警惕起来,宫宴结束后,李泓便回了紫宸殿,再也没有出现。

紫宸殿是天子寝殿,只有极心腹的禁卫才能在此巡视,外面的禁卫军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只以为李泓真的死于长公主之手,那等早就被李承璋收买了的宫门,再趁机散布各种谣言,说长公主毒杀天子之后,为了摆脱自己的嫌疑,准备将此事扣在禁卫军身上,说禁卫军伙同外人谋害天子。

外城禁卫军们听了,个个义愤填胸,被李承璋的府兵策反,跟着李承璋去攻打内城。

——事实上,外城的禁卫军也只能跟着李承璋的府兵攻打内城,李泓生死未卜,一旦长公主掌权,他们必死无疑,还不如追随李承璋,李承璋到底是李泓的儿子,也是原来的太子,父死子继,再正常不过。

李承璋一旦登基为帝,他们便是从龙之功,总好过等着一向与他们不睦的长公主清算来得便宜。

追随李承璋府兵的禁卫军越来越多,承天门下,血流成河。

.........

此时的紫宸殿,李泓在殿内不住地走来走去。

崔元锐垂眸立在一旁。

李泓捋着胡须,叹了一声,道:“朕就不该留谢家女。”

凌虚子的那句话,是横在他心头的一根刺,咽不下,更吐不出来——天命在谢不在李,谢家依旧主天下。

他当初忌惮程彦与长姐的势力,又见李承瑛与李承瑾与程彦交好,便有意抬举李承璋,留了谢诗蕴的性命,灌谢诗蕴一碗红花,让谢诗蕴留在李承璋身边。

他以为这样,哪怕李承璋日后登基,谢诗蕴没有任何子嗣,终其一生,也只能做一个李承璋后宫里一个宠妃,而影响不了任何朝政。

可现在看来,到底是他错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