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竟时(2 / 2)
“大人,学生倒是还有件事要跟你商量。”夏洲不着痕迹地朝四周扫视了一圈,确定无人偷听,才低声道,“前几日,有人跟我提了重开漕运的事。”
高肃不动声色地继续听着,眼皮却跳了跳。
“他的意思是,直接将南方多余的粮食,运去充实北方的仓廪,以作赈灾之用。”夏洲把简要的做法如此这般地陈述了一遍。
沉吟片刻,高肃平素没什么表情的脸忽然多了几分惊意,“这是谁想出来的法子?”
夏洲做了个封口的手势,指了指身后。两人师生多年,高肃自然看得懂他的意思,心下明白,便不再提起这一茬,开始分析此事背后的利害,“此事若能成,的确可以大大缓解北方的灾苦。只是若将南粮直接运往北方,中间少了朝廷这一关,恐怕会损害到有些人的利益。”接着他又话锋一转,“不过你身为度支使,掌管天下财赋,此事你应该能办得好。”
夏洲点头应承。
“只是河渠皆属盐铁司管辖,陶攸此人……”高肃微微皱起了眉,“如今他有盐政的事要忙,重开漕运,他恐怕不会答应。”最关键的是,陶攸此人最是精明苛刻,没有十二万分的好处,他是断然不肯出力的。更何况这折子到时候若是由夏洲递上去,陶攸为避免增长他人威势,也定会想法子拒绝的。
“学生也正是担心这个。而且他的意思,是为疏浚河道的灾民提供棚舍,吃食也直接以实物下发,而非银两。陶攸无利可图,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要他答应,确实没什么把握。”
“今日你也看到了,李渡都不用站出来,他的党羽一个接一个,便把我堵得无话可说。”高肃沉静的眼珠微微一动,“漕运一事,我怕我们到时候也会孤立无援啊。”
夏洲道,“学生也是担心这个。但……他要学生尽管先把折子递上去,到时候自会有人说话的。论把握,大概五六分总是有的。”
高肃脚步顿了顿,脸上难得出现一丝感慨的表情,“虽世道多艰,他却已羽翼渐丰。吾辈更需上下求索啊。”他说的既是自己,亦是勉励自己身边的这位学生。
夏洲俯首行礼,“谨遵老师教诲。”
高肃拍了拍他的肩,然后便自顾自地朝着宫门外走去了,负手离去的背影萧索却坚忍,口中颇似嗟叹般地念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他今年已过古稀,就像一段即将被燃尽的蜡烛,即使微弱的火光下一刻就要被风吹散,也毅然舍身留在这朝堂的诡谲风云之中。
只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这三司的半壁天下,他又能撑到何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