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变形启示(2 / 2)
作品创造的艺术世界,涵盖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就思想而言,较为曲折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将荒唐,人性异化看着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赋予作品以浓厚的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情调;就艺术而言,善于运用怪诞和象征的表现手法,特别是用富有表现力的手法去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
受存在主义学说的影响,作品深刻反映了世纪末情绪,表现了人的孤独与恐惧,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荒诞的世界和异化的主题,形成了独持的”卡夫卡式”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持别是卡夫卡对表现主义手法运用自如,达到登峰造极之境界。其作品往往寓荒诞于真实之中,融幻想和怪诞于一体,或描写人与”非人”的人有机碰撞;或执著于精神层面的不可逾越,真理的不可寻求;或寄寓象征形象的塑造来展现人物的痛苦和困惑等等,构建了”卡夫卡式”艺术风格的美学概念。
{}/(五)关于卡夫卡
弗兰兹卡夫卡(frakafka,1年7月日—194年6月日),奥地利说家,0世纪德语说家。文笔明净而想像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人言人殊,暂无(或永无)定论。
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成为西方现代主义的先驱和大师。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
卡夫卡创作勤奋,但并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工作之余的创作是他寄托思想感情和排谴忧郁苦闷的手段。许多作品随意写来,并无结尾,他对自己的作品也多为不满,临终前让挚友布洛德全部烧毁其作品。布洛德出于友谊与崇敬之情,违背了卡夫卡遗愿,整理出版了《卡夫卡全集(1950—190)共九卷。其中卷中的作品是首次刊出,引起文坛轰动。
巴尔扎克手杖上的“我能摧毁一切障碍”,到了卡夫卡的手杖上变成了“一切障碍都能摧毁我。”““目标是有的,但是没有路,我们称之为路的,其实只是彷徨。”“孤独脆弱”,悲观自弃”“苦闷忧郁”的性格是卡夫卡说艺术倾向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变形记作为他的主要作品也不可避免的带有卡夫卡强烈的自传色彩。主人公处在一种身世不由自主的境地里,迷失在梦幻一般的世界中,充满着恐惧和不安。他们都有一个目标,但是无论怎样费尽心机,也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最后终于走向灭亡。这也是卡夫卡作品的共同特点。
对卡夫卡的任何一种解释只能是在局部上讲得通,在全部作品范围内难以自圆其说。如美国女作家奥茨说:“卡夫卡是一个永恒的谜。要解这个谜就意味着解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