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科举出仕(士) > 第 72 章

第 72 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传胪大典甫一结束,科考喜讯就已向考生籍贯地或常住地快马加鞭而去。

科考喜讯的信件经驿站, 由行省至府再到县, 一层一层地向下传递。在喜讯传递途中, 省衙、府衙直至县衙, 都要对辖下所出进士进行记录了解。

因为涉及到进士所享待遇,之后都需从当地赋税中支出,府衙和省衙相应地就需进行审核。

比如黎池考中进士后, 他就享有千亩田地免赋、十人即十户免役的待遇, 涉及到田赋和徭役的征缴变化, 就要记录在案以免错乱。

黎池还在四宝店的运书船上时,他‘六元及第‘的喜讯,就已到江淮行省、至临淮府、最后再到浯阳县, 一层一层地、早他一步到达了。

浯阳县的县令、县丞和县尉, 奉行着‘不少做也不多做’的为官准则, 很普通的一班县官。不说多么清廉为民, 但也决算不上昏庸贪官。

这天上午浯阳县的三大巨头,即县令、县丞和县尉,都聚在县衙一起吃茶谈笑。

“大人!有京城的快马来件!”一个衙役手中举着信件, 一边喊一边跑进县衙。

县令做了六届即十八年的浯阳县县令,接过不少邸报和政令,却是没收到过来自京城的快马急件!

陡然从京城来了这样一封快马急件, 县令的心猛地一颤!惊得头皮发麻,并很快蔓延到脚板发麻!

浯阳境内的山贼土匪都不成气候,最近也安分得很, 也没有听说哪里有民怨沸腾,怎么就有从京城来的急件了……

县令站起来去接衙役手上的信时,脚底发麻、身体一晃,险些又坐回椅子上去了!

不过,县令接过信件一看外封样式,提起的心就慢慢镇定下来……

“从京城来的急件?是说什么的?”县丞忍不住问道。

县令的手还在微抖着,朝县丞和县尉两人扬扬信件,“看这样式,是科考喜报。”

县令虽是同进士出身,终究也是见过科考喜报的。

县令这样一说,另两人也想到了。“唉呀,这日子过得浑浑噩噩的不知年月,算算时间,殿试也已经过去十来天,科考喜报是该到了。”

他们之所以忘记科考喜报这回事,白白惊吓一场。是因为这二十来年,浯阳县就没有出过一个进士,自然也就从未接到过科考喜报,习惯成自然,一时间也就没反应过来。

“看来是那黎池考中进士了?”

今年浯阳县进京赴考会试的,就只有一个黎池而已。因他‘连中四元‘,所以浯阳县很多人都觉得他能考中进士,这科考喜报既然来了,那必然就是他了。

“……”县令拿着信件的手又开始颤抖起来,“黎池,他,他不是进士……”

县丞很是诧异,“黎池不是进士?既然喜报都来了,他不是进士还能是什么?”

“是状元……”县令双眼眼球突出、呼吸放缓,咽了口唾沫,“是六元及第的状元!”

“状元?六元及第?!”县丞和县尉都已是四五十岁年纪的人,竟也惊得不可置信地大呼起来!

“没想到……谁能想到他真能六元及第,谁又能想到这穷乡僻壤的浯阳,能出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呢……”

‘连中四元‘的黎池今年正月初上京赶考时,这浯阳县里的人其实都觉得,如无意外他应该能考个进士。

县令他们也是这样以为的,甚至有想过要是‘六元及第‘那就真是不得了了……但因为这想法过于美好和缥缈,他们也就想想就立即抛弃了。

县令当时只求了个稳妥的:愿黎池能考中进士。这样的话,他在下次政绩考评时就能得一句‘教化有方‘,或许能从这个县令的位子动一动。

结果没想到……

黎池他竟考了个状元!还是六元及第的状元!距上一个‘六元及第‘,已经有近三百年了吧?百年难得一遇的‘六元及第‘,竟然出在他治下的浯阳!

县令还没缓过神来,县丞又问到:“这喜报何时送到黎水村去?”

不止是县令激动,县丞也格外高兴!如果县令的位子能动一动,那空出的县令位子,就很可能是他的了啊!

“此刻时间尚早,今天就把喜报送去!”县令激动得脸都涨红了,“我亲自带上一班衙役,敲锣打鼓地送去!顺便和黎家族里商量商量,‘六元及第‘牌坊的修建。”

进士返乡祭祖时,都有权修建一座进士牌坊,由当地县衙或府衙出银征役修建。

黎池的这座进士牌坊还不一样,需要和黎家商量商量,‘六元及第‘的牌坊,理应修得更加气派些 !

……

黎水村。

农历三月,相比北地京城的春寒料峭,位于南北之交淮水河畔百里之外的黎水村,已是暖风和煦,草长莺飞,一派春日光景。

农人四时无休,整年都能在地里忙碌。

只有老弱妇孺,有时能聚在一起聊天唠嗑。他们除了唠唠家常外,也会聊聊自家田里的农事,如地里该除草了,除完草就该施肥了等等。

不过最近除了聊家常农事外,还多了一个话题,那就是聊进京赶考的黎池。

“据说中进士后,能有一千亩田免赋的好处呢!要是和周中进士了,我们也能沾点光。也不让他白白地给我们寄居田地然后免赋,也是要给他好处的,只要这好处比缴的田赋低,我们也就赚了。”

“和周是个厚道人,如果他中进士了,肯定不会瞧不起我们这些族人的。我们到时把田里的收成分他些,他定会同意让我们寄居田地的。”

“是啊是啊,和周是个好孩子,上次考中举人了,还亲自给我们发喜糖呢,一点举人老爷的架子都没有!上次啊……”

自从黎池的表字‘和周’上了族谱后,村里黎池的长辈或平辈但年长的,就都称他‘和周’。黎池的晚辈或平辈但年幼的,就都称他‘和周叔’或‘和周哥’。

而关于黎池中进士后的好处,也不是第一次出现在闲聊中。这话题就仿佛永远说不腻似的,村里人每每闲聊时都会来畅想一下,甚至在闲聊中反复畅想、再三念叨。

念叨得村里的小孩儿们,也开始到村口去等‘进士老爷’回村了。

自从上次村里的小孩儿们,在村口等到乡试归来的‘举人老爷’、又得了喜糖后,小孩们就开始喜欢在村口边玩耍边等了。

不过,他们今天等到的不是‘黎进士老爷’,而是县太爷。

小孩儿们正在村口黎水河环绕处的空地上玩耍呢,就听见有敲锣打鼓的声音……

……

“来了!来了!”

“来了来了!”

以黎池二奶奶为首的一群妇人,正在畅想黎池考中进士后的好处呢,就有一群小孩儿风一样地跑过来,一边跑还一边直叫唤!

二奶奶拉住一个小孩,“疯叫什么!没头没脑的,什么来了?”

“青天大老爷来了!敲锣打鼓的!还有一群人扛着‘大板子’!”

小孩们从大人们讲古说书中,知道了青天大老爷,知道了打人的‘大板子’。

大人们正听得云里雾里的,敲锣打鼓的声响就渐渐地近了,等再走进些后:

只见果真有两列衙役扛着‘大木板’,板子上系着喜庆的红绸,走在前面正中的,赫然就是一身官服的县令大老爷!

只是看这架势,不像是来缉拿犯了事的犯人啊……

一群人正在懵着呢,报喜的衙役远远地看见了这群人,于是就开口高喊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