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2(2 / 2)
赫里蒂奇清楚这些人的能耐,他们活下来绝不是因为幸运,而是有一个好的指挥官。
她听着那个海盗讲他们“真他妈的疯狂”的行动经过,注意到他每次提到莱恩时目光都会亮起来,透出强烈的敬畏与崇拜。
莱恩·斯坦,她默默想着这个名字,也许她一直都小看了他。她思索着,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那小子确实疯狂,但这年头,真正厉害的人物谁没点疯劲呢?
她忽然想起另一件事,和普乌巴的那个约定——也许她可以让莱恩去,看看这小子还能不能给她更多的惊喜。
1027年1月,当伊利安·维尔塔斯为正式入伍和授勋而忙碌准备时,莱恩·斯坦再一次前往风琴座。
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一打精明能干的驾驶好手,代表了海巫的“友谊与感谢”。海盗们进入风琴座时莱恩还有些不痛快,他着实不想再去什么见鬼的市政厅参加什么狗屁宴会,为此还做了好久的心理准备,结果连矮行星的边都没见着。事实上,普乌巴的船直接将他们引航到了一片暗星云背后,进入了一个夹杂着小行星带的恒星系统。
这地方乍看荒无人烟,落到行星上才发现地下居然有相当庞大的基地,大约是由废弃矿坑改建而成,里面的建筑与帝国强硬冷淡的统一风格迥异,房屋一半是深入岩壁开凿的洞窟,一半在外,由褐色的裸岩、粗糙的自烧砖和手编装饰构成,挨挨挤挤,像是群凑在一起取暖的野蛮动物。中央通常是政府大楼的位置矗立着协会的办公处,显而易见,这地盘尽管简陋,却完全由协会拥有。
在办公处里,海盗们和他们未来的“学生”见了个面。学员们大半是年轻的亚种,还有些混血和外星裔,都穿着很简朴的防护服,略显拘谨地站在一起,一双双形状大小各异的眼睛全都紧盯向走进来的海盗们。
莱恩只瞥了他们一眼,呼吸就滞住了。
这绝不是普乌巴声称的什么“弱势族裔技能培训”的扯淡玩意,他想,喉头发紧。那些年轻人的眼神压根不是货船驾驶员的眼神——他比谁都清楚这一点,比谁都熟悉那一切,那些眼睛里的紧张、尖锐、不顾一切的孤注一掷,他曾看到过无数次,在矿星时、在拳场上、在镜子里——
那目光像烧红的刀尖一样锋锐而滚烫,只有亡命之徒面对这个绝望世界时,才会有那样的眼神。
暗星云背后的秘密基地,大量收购的粮食、能源、飞船和武器,一批目光炯炯的年轻斗士。莱恩想,船长说得果然没错,这个“新家园协会”绝对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他又扫了一眼那群学徒,那些怪模怪样的脸上满是紧张不安,却又透出按耐不住的激动与灼热的渴望。他忽然想起上次见到的那两个编篮子的家伙,和涂成蓝颜色的舞女。如果眼前这些才是这个协会的真正所在,那么也许,他模模糊糊地想,也许……也不算一件坏事。
海盗和学徒们在星云的尘埃中穿行,千万光年之外的贵族青年们正在盖亚人工的阳光下,佩上他们的第一枚正式肩章。
贵族青年入伍当然不会从下级军官做起,尤其是军校的高材生们在校期间已经有尉官衔职。对于这些帝国未来的将领们,通常的做法是根据他们在军校的毕业实习成绩授予不同的校官衔位,然而在授衔仪式上,佩在伊利安·维尔塔斯肩头的并非上校的金色盾矛,而是一枚星徽——属于将官的星徽!
一位刚刚成年的准将!多么惊人的成就!然而事实上没有人对此感到惊讶,对于皇帝最亲近的宠儿,一个准将的军衔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他的战绩确实无人可比——作为一个未毕业的学生,独自率军打下了帝国自剿盗战争开始的第一场完胜,毙敌与俘获远超战损,剿灭了一整支穷凶极恶的悍匪。这战报自一公布起就连续占据了半个月的新闻头条,伊利安·维尔塔斯的名字炙手可热,红得发烫。
在这样耀眼的战果下,那枚准将的星徽都显得黯淡了,完全够不上分量,唯一的作用是在他的成人授勋礼上多了一个好听的头衔。
通常来说,贵族二十五岁的成年授勋礼是一件私人性质的社交活动,然而当红人物的授勋礼却往往和政治宴会没啥两样。伊利安·维尔塔斯受勋的那个下午,贵族名流们纷至沓来,简直像是搬空了议院。媒体们挤在门外,最高科技结晶的长枪短炮在空中拼抢,其惊险刺激不亚于一场太空激战。
然而真正的焦点人物、授勋礼的主角却全然欠缺观礼者的热情。聚光灯下,准将年轻英俊的脸上只有一个礼节式微笑,笑意被吝啬地抿在唇角,一丁点都没能融化那双灰眼睛中毫不掩饰的冷漠。
准将的父亲——维尔塔斯家族的权利拥有者艾伯特·维尔塔斯亲自为儿子授勋,神情严肃而可亲,注视儿子的时候又流露出一丝克制的爱怜与骄傲,任谁也看不出这位满怀深情的慈父与八年前把儿子送上即将坠毁的飞船的那个冷酷的魔鬼会是同一个人。父子合影时,艾伯特紧紧搂住儿子的肩膀,伊利安却站得笔直,连微笑都吝于给予,表情严肃冷淡,简直将“父子不睦”“家族不和”的大字写在了脸上。然而他越是冰冷,那副的无情严峻的样子却越是和父亲相像起来。
这张合照几乎立刻就出现在了盖亚各媒体的每一条推送上,而下一条就是皇帝陛下亲临授勋礼,与年轻的贵族亲密握手拥抱的片段。第二天,各种各样的小报分析、私人讨论像流行感冒一样迅速遍及了上流人士的信息圈子。对于伊利安离弃家族并得到皇帝极大信宠一事,贵族们众说纷纭,批驳、赞扬、甚至猜测他与皇帝存在特殊关系的声音纷杂喧嚷,“陛下的伊利安”成了贵族圈子里最流行的热词。
然而所有的议论都已与伊利安无关了。授勋礼当晚,崭新的阿瑞斯号指挥舰从盖亚出发,重新编组的三个联队紧随其后,千百台曲率引擎齐齐发动,爆发出巨大的、不被盖亚居民所视及的光云。当一切再次归于平寂,伊利安和他的舰队已再一次回到海盗横行、危机四伏的遥远星域。
1028年初夏,皇室戍卫军对盘踞在长舟座境内的坎奇拉海盗开始了第二次清剿行动。战事从四月持续到十一月底,长舟座内再也没有了坎奇拉海盗的踪迹。
作为一位年轻将领第二次独立指挥的战役,坎奇拉战役仍然是一次难得的胜利。伊利安·维尔塔斯的名字赫然登上了帝国十大影响力人物的榜单,对他的民众好感度亦节节攀升,然而在人们纷纷猜测他肩上何时会再多一枚金星的时候,一条找不到来源的小料新闻却一下子在这位帝国之星冉冉上升的道路上炸开一个惊雷。
那条消息宣称,1026年俘获的海盗头目凡泽普并未依法处刑,而是在皇室戍卫军中就职,甚至指出他正在担任某一中队的副指挥职务。同样的,大批被俘海盗都未经审判,直接被编入了伊利安·维尔塔斯手下的队伍。
消息爆出的当天,伊利安·维尔塔斯的民众支持率大跌,连带着皇帝的执政满意度都跳水了两个百分点。凭借这场胜利而荣誉满载的、风头压倒了所有贵族舰队的皇室戍卫军顿时陷入丑闻与军事调查的泥潭,“帝国将领与海盗沆瀣一气”成了百十家媒体的头条报道。
在这样紧要的时刻,伊利安对坎奇拉海盗战俘的处置成了所有人注视的焦点,他的支持者期待他能给出公正严明的判决,而暗影里更多的贵族们则满怀恶意地期待着更糟的结果——一个能彻底断送他政治生涯、极大地打击皇帝隐隐的野心的结果。
然而在伊利安做出回应之前,帝国的皇帝发表了一份令所有人措手不及、大跌眼镜的授权声明,以皇帝的战时优先权为伊利安·维尔塔斯违背军事法的行为做出了解释与袒护,并赋予他皇帝军中代行人的最高权利。这份发布于圣诞前夜的《二十四日声明》如同一枚核弹投在了贵族政治激流暗涌却假作平静的水面上,引发了从最高法庭、十二贵族议会到万万选民中爆炸式的争议。
在盖亚乃至全帝国政治风云的激荡之中,皇室戍卫军凭借尚未被法院冻结的《二十四日声明》,罔顾军事法庭的调查条令,悍然再次出航。
从1029年2月到1030年12月,在盖亚上的调查、起诉、抗议……还热火朝天的时候,皇室戍卫军在毫无后方补给的情况下,辗转三个星系,用五十四场胜利扫平了十一个大小不等的海盗组织,在六条重要系间航路布设了完整的巡航防御系统,并将原本的三支舰队发展到七支——所有人都知道那是收编的海盗,然而曾经那些义愤滔天的声音不知何时已微弱下去,变成阴暗中的絮语。军事法庭撤销了对伊利安·维尔塔斯的起诉,议会在皇帝面前低下了头。
胜利是多么令人喜悦的话题啊!人们津津乐道着皇帝的远见卓识和将军的披肝沥胆,而同样的话到了贵族口中就多了几分嫉忌的意味——皇帝手中的军力与日俱增,谁能想到“剿盗”这桩苦差还能有这样的收益!不久前还在议会上与皇帝针锋相对的议员们纷纷换了脸色,向皇帝委婉含蓄地表达着自己家族渴望为帝国奉献力量——或者说从胜利中分一杯羹的意愿。
当曾被冠以“叛国者”之名的准将再次回到盖亚为肩章增加一枚星徽时,“帝国英雄”已成了他的新头衔。饰以不同纹章的邀请函再次堆满他的桌面,身体力行地诠释着遗忘乃最高的美德。然而他并未在盖亚的欢歌悦舞中稍作停留,只在皇帝身边待了一日就再一次返回了战场。
随着贵族家族的全力投入,帝国的剿盗战争迎来了第二次高潮。1033年,伊利安·维尔塔斯以卓越的战功再一次获得升衔,成为帝国史上最年轻的中将。
1033年9月,新任中将从盖亚启航。这一次,他的目标是一片帝国军舰从未涉足过的迷雾,海盗盘踞的源头——蜘蛛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