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西寰提亲(1)(2 / 2)
“什么啊,他来了。”
顾晨点头道:
“是的,属下已将他引至前院中厅,殿下是否接见。”
“反正早晚是要见,多等一晚也是等,既然来了,本宫便去会会他。”
西寰本打算今晚用一夜的时间设计好明日的说辞,百里燕突然决定今天上门,正是觉得西寰请他过府定是临时起意,绝非是蓄谋已久。
最近连发大事数件,一桩接着一桩,西寰厘清其中头绪,必会发现最终的症结还在他百里燕的身上,势必要试探他的深浅,好拿捏现在的局势。
故而对西寰而言宜早不宜迟,既如此,更大可能是临时起意。百里燕提前上门,便是不给她谋划说辞的时间,好籍此火力侦察,反摸西寰的深浅。
少时西寰来到前院中厅,百里燕坐于右侧几案前就着茶点品着茗香,很是惬意之色。西寰看在眼里,心里其实挺不痛快,但脸上还得装作热情洋溢之色,不能失了他未来王后的大度。
“永兴侯能提前赴约,真是令本宫又惊又喜啊。”
“本侯见过太子妃殿下。”
百里燕起身行礼,却更像是在不折不扣的完成一套标准化的礼仪流程作业,给人以机械而敷衍的乏味感。
西寰走近正座径自座下,缓缓说道:
“永兴侯免礼吧。”
“谢太子妃殿下。”
待百里燕坐定,西寰又说:
“今日请永兴侯前来,本宫是想与永兴侯商议咸国新定金银之事。”
“太子妃之意,本侯不胜明了,太子妃殿下能能否说的再详细些。”
“哦……是这样,本宫王兄,也就是当今晋王对咸国新式染黑金银甚为满意,故而希望能从咸国换取一些以作储备之用,不知永兴侯意下如何。”
“此事当由晋国使臣向我王提出,先由太子妃提出,恐怕不合适。不过本侯以为,太子妃殿下此举这也没什么不妥,不知晋王想要兑换多少新式金银,准备如何兑换?”
“兑换三十万寸银,五万寸金。七成以金银易换,三成以货品交易,永兴侯以为如何?”
“本侯没有异议,但事关重大,本侯不敢擅作主张,还请殿下知会晋王,遣使亦或由使节马仲宁进表国面呈大王,请太子妃殿下见谅。”
百里燕并不打算拒绝西寰要求,也没有拒绝的道理。
咸国发黑防伪金银在国内流通已有七月之久,梁国既承认了留足舍缺,咸国的制式金银将很快流往中原各地,晋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经由货币互换,提前拿到新式的金银,既能加快防伪金银的流通,也能解决晋国国内和国外贸易交易中贵金属交易的不便,对双方均有极大好处,并不存在谁沾光亦或谁吃亏的说法。
当然,百里燕相信货币互换仅仅是西寰准备的一道开胃餐,绝不可能是她的真实目的,意在让谈话的能更为顺滑的进行下去,甚至他丝毫不怀疑接下来还有令他大为不痛快的谈话内容,否则如何能解释这道诱人的筹码呢。
西寰此时对良好的谈话气氛甚为满意,于是话题逐渐引向她所期望的话题:
“本宫记得,永兴侯南征时与诸侯素有来往,燕公子以为卫国有朝一日可机会问鼎中原?”
百里燕故作思考,捻着短须说:
“这卫国不足为虑,难成大气候。”
西寰不免觉得百里燕目中无人,即便是晋军之中也无人敢小觑卫国,百里燕一副不屑的态度,要说全是故作镇定未免太假,但要说百里燕完全不惧卫国,她也不信。下刻西寰问:
“燕公子何以见得卫国不足为虑?”
“此等奴隶之国,正如那井底之蛙,不知天又多高地有多厚,妄图窥伺中原,简直可笑。常言道国以民为本,其百姓与猪狗牲畜无异,国本尚且如此,其国力可见一斑,故卫国不足为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