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八零年代金满仓 > 第119章

第119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九章

复旦大学很美, 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景点。

杨宁馨觉得, 其实, 在上海这座小资的城市, 没有一处不是风景, 哪怕是熙熙攘攘的闹市街头, 你依旧能看到上海人静心营造的气氛。

前世的她, 漫步上海街头,会被路灯下的铁艺花盆所触动,花盆里嫩生生的攀出几脉花枝, 枝头瑟瑟随风摇曳的花朵预示着春天的来临。

她也喜欢在周末的时候和室友去逛南京路,在永安百货的露天阳台上,总会有一个黑人吹奏萨克斯风, 那悠扬的音乐似乎能把人的思维卷起, 塞到那个黄铜的喇叭里,什么都不想, 什么都不做, 就是这样静静的站在那里, 听着那似乎直抵灵魂的音乐声。

而现在的她, 也喜欢和邱成才一起漫步在复旦校园的感觉。

小道两旁的绿树被微风吹得轻轻摇曳, 发出沙啦啦的响声, 日影从树叶间漏了下来,地上有斑驳跳跃的光点,不时的闪着光。

地上的影子已经开始显出纤细苗条的形状, 抬头看走在身边的年轻人, 身材高大,眉弓深邃,心里忽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柔情蜜意。

他是在这个年代里陪伴自己时间最久的同龄人,他与她之间,有某种玄妙的联系。

杨宁馨有时候也相信了缘分这个词,若是无缘,她也不会和邱成才相遇,不会和他一直同学这么多年,也不会一同考到了上海这座她喜爱的城市。

两个人沿着林荫小道朝前边走,溜达了一圈以后,看到不少人拿着饭盒朝食堂走。

“咱们吃饭去。”邱成才笑着看了她一眼:“我请你去吃饭。”

看他执意要请,杨宁馨也不反驳,笑着点头:“好,你去拿饭盒,我到宿舍门口等你。”

邱成才一溜小跑朝男生宿舍那边跑了过去,杨宁馨看着他的背影,情不自禁微微一笑,这样青春热情的男生,真让人心里头觉得舒服。

她迈着轻快的脚步回到了一零三,刚刚推开门,钱文文就扑了过来,一把抱住她的肩膀,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快说,那个来找你的男生是谁?”

“我同学。”杨宁馨面不改色心不跳:“我们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学。”

“哇!”钱文文和温玉茹夸张的叫了一声:“你们可真有缘分啊!”

忽然的从旁人嘴里听到“缘分”这两个字,杨宁馨的脸红了红,她抬起头笑了一下:“是啊,确实是有缘分啊,没有缘分怎么会是同学呢。”

“他的眼睛总在看着你。”温玉茹柔柔一笑:“我觉得他对你挺上心。”

“玉茹……”杨宁馨吸了一口气,这才开学第一天,邱成才的小心思都被她的室友们看透了?这也太没有保密性了吧?

“嘿嘿嘿,玉茹,你想多了,宁馨年纪这么小,邱成才对她应该只是兄长一样的感情,才不会是你说的那种呢。”钱文文伸手拍了拍杨宁馨的肩膀:“我挺羡慕你的,竟然有这么一个同窗十二年的老同学,真是缘分不浅!”

杨宁馨点了点头:“我也觉得很奇怪,怎么会一直是同学。”

“咱们吃饭去吧。”

闹了一小会儿,温玉茹看了一眼窗外,从绿树间能看到外边有不少学生拿了饭盒在走动,这时候肚子也咕噜咕噜了一下。

“走,一起吃饭去。”钱文文走到陈列架上取了自己的饭盒:“一起吃饭热闹点。”

温玉茹拉了拉杨宁馨:“走吧,咱们一块儿走。”

“好。”

看起来她和邱成才的晚餐即将变成她们和邱成才的晚餐。

走出女生宿舍楼,才走两步,就看到邱成才从那边小道上朝这边跑过来,钱文文惊讶的看了一眼杨宁馨:“宁馨,那个好像是你同学。”

杨宁馨也只能装出一副惊讶的样子:“还真是他。”

“这可巧了。”钱文文挥了挥手,大声吆喝了一句:“宁馨同学!”

邱成才这时候也看到了杨宁馨和她的室友们,他愣了愣,只不过还是继续朝这边走:“小六,你们宿舍去吃饭?”

挺机灵的啊,知道顺应时势及时进行调整。

杨宁馨点头:“是啊,我们去吃饭,你呢。”

钱文文打了一下她的胳膊:“人家肯定也是去吃饭啦,你没看到他手里拿着的饭盒?”

“是啊,小六,我去吃饭,能不能和你们一起搭伙去吃?”邱成才拿着饭盒晃了晃:“可不可以一起?”

“没问题啊。”钱多多很开心的替杨宁馨回答:“人多热闹嘛。”

这时候食堂里的人已经不多了,等候买饭的队伍不长,四个人排在了一起,一边等着轮到自己,一边说话聊天。

“今天我请客,你们别嫌弃。”

邱成才看了一眼三个女生,为了能让小六和她们搞好关系,自己这个老同学也应该要助一臂之力。

请客吃饭算什么,只要宿舍里的人对小六好就行。

“哇,杨宁馨,你这个同学也太好了吧!”钱文文抓住杨宁馨的胳膊:“你还有这样的好同学在复旦吗?”

杨宁馨摇了摇头:“没有,唯此一家,别无分号。”

“唉,要是有一堆这样的同学该多好啊,轮流每天请我们吃饭,那我就可以节约不少伙食费了。”钱文文夸张的耸了耸肩:“你这同学叫啥名字啊,我们以后见他总不能一直喊杨宁馨的同学吧?”

“我叫邱成才,”邱成才冲着钱文文笑了笑:“小六,你得给我介绍一下你同学啊。”

“她叫钱多多,咸阳人,”杨宁馨指了指温玉茹:“来自杭州的大美人,温玉茹。”

温玉茹的脸瞬间就红了:“宁馨,你别这么说,太不好意思了。”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呀,自古苏杭出美人!”杨宁馨板住温玉茹的肩膀:“邱成才,玉茹是不是很美?”

邱成才点了点头,心里暗暗添了一句,不及你美。

说说笑笑间,已经轮到了他们的顺序买饭菜,三个女生叽叽喳喳的点了自己想要吃的菜,邱成才从衣兜里摸出刚刚换好的饭票菜票,食堂掌瓢的阿姨同情的看了他一眼:“哟,小伙子是请老乡吃饭吧。”

每一年刚刚开学的时候,都兴老乡请客吃饭,一般都是高一届的学长们掏钱请学弟学妹,联络感情之余,不少人趁机挑挑拣拣,看看有没有合眼缘的人——这个年代,不少人是重读了几次才考上大学,又或许为了考好大学复读,所以念大学的时候一般都到了二十来岁,按着当时的看法来说,已经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时候。

不论是宿管阿姨也好,还是食堂里打饭的阿姨也罢,对于那些男生的小心思都摸得透透的,看到邱成才殷勤的掏饭票菜票,打饭的阿姨露出了心知肚明的微笑,不住的打量着三个女生。

也不晓得他看上了谁,这么肯花本钱请她们吃饭。

出于对邱成才的同情,也看在邱成才长得帅气的份上,打饭的阿姨给邱成才打了满满一大勺菜,直接在他的饭盒里堆出了一座小小的富士山。

“哇,打饭的阿姨是你亲戚啊。”

杨宁馨她们三个看到邱成才捧着的饭盒,都发出了夸张的惊呼之声:“早知道打饭的阿姨对你这么好,我们完全可以少打一份饭菜,两个人共着吃你这一份就行了,替你节约点钱。”

邱成才呵呵笑了下:“没事没事,请一次客的钱我还是有的。”

钱文文忽然冒出一句无厘头的话:“你想要和谁共着吃掉这一份饭菜啊,给你打了这么多?”

邱成才的眼神不由自主朝杨宁馨看了过去。

钱文文用胳膊肘推了推温玉茹:“你瞧,你瞧。”

温玉茹抿嘴笑了笑:“人家是同学,是老熟人,未必他还会想和素不相识的你一起……”

两人的调侃味道很明显,饶是邱成才本来有这份心思,也被她们调侃得心里慌慌的。

以前念书的时候都只敢把这一份感情藏在心底,可是踏入复旦的大门以后,这份隐秘的感情忽然被人撕开了隐藏的外纱,他有些手足无措的感觉,似乎自己完全没有准备好去应对这一天。

太、太、太……太没有他想象里的那样浪漫唯美了,这份感情竟然就被她的室友在油腻腻的环境里,三言两语的就给见了光。

“文文,玉茹,你们在说什么?我怎么就听不懂呢?”杨宁馨听着两人的调侃,心里头也是慌乱乱的一片,有些发痒,又带着点酥酥麻麻,她极力压制住一颗砰砰乱跳的心,吸了一口气,转过头来,脸上风平浪静:“你们在商量要从邱成才的碗里弄点菜是吗?只管拨点到你们碗里呀,他一个人哪能吃完这么多?还不得请我们帮忙。”

邱成才赶紧顺着杨宁馨的话往下说:“是啊是啊,你们想要就过来扒拉些去吧,吃不完就浪费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钱文文毫不客气的伸出调羹舀了两匙菜回来:“好好好,我胃口大,吃得多。”

温玉茹摆了摆手:“我不用了,我的菜够吃了。”

“你啊,看着你这瘦瘦的样子,就知道你吃不了多少。”钱文文看了看温玉茹,耸了耸肩膀:“不指望你能吃。”

“小六,你还要不要?”邱成才看了看杨宁馨,把自己的饭盒推到了她面前:“还弄点过去?”

杨宁馨摇了摇头:“不用了,我吃这些够了。”

“宁馨,你怎么就吃这一点点呢,你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多吃点嘛。”钱文文在一边劝她:“不要不好意思,你看我都动手了!”

第三百章

窗帘被拉上,宿舍里一片黑暗,外边微弱的路灯光基本没有透过来,只是在窗户那里有一点点淡淡的柔和灯晕。

杨宁馨瞪眼看着窗帘上那一丢丢淡黄,完全没有睡意。

旁边床上的钱文文睡得很香,呼吸声清晰可闻,下铺的温玉茹也已经睡着了,只有她还睁着眼睛想着心事。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大学的宿舍群体生活,可她竟然有些不适应,是不是这个年代重新来过一遍,让她觉得大学生活无所适从了呢。

对面那个床铺的空的,上下床都空着,她能看到下铺放着的吉他影子,路灯光打在上边,轮廓分明。

这个宿舍里,只有她是来自一个十八线的小县城,其余人都是大中城市的孩子,如果她表现出来畏畏缩缩的感觉,肯定会被她们联合欺负。好在她重活一世,有着前世的记忆,有着前世带过来的自信,这才让她很快就结交了两个室友。

至于宿舍里另外三个上海姑娘,可能四年之后,她们依旧是熟悉的陌生人吧。

第二天上午,三个上海姑娘都来了,就如杨宁馨估计的那样,她们三个迅速打成了一片,对于她和钱文文温玉茹一屑不顾。

即便是钱文文这样活泼的人,几次想要做自我介绍都被她们无视了。

上海话说得起飞,“侬”“吾”“阿拉”之声一片,叽叽呱呱的,好像麻雀在叫。不一会儿杜小娇下铺的那个朱家角姑娘卢娟丽摸起了她床上放着的吉他,钱文文忍不住鼓掌:“好棒好棒,你竟然会弹吉他。”

杜小娇看了一眼钱多多,撇撇嘴,露出了一丝嘲讽般的笑容。

乡下人真是少见多怪,能弹两下吉他就这样激动了。

卢娟丽倒是没意见,毕竟是在赞美她,也没必要下人家的脸。她抱了吉他,轻轻拨动指甲,弹出了几个音符,叮叮咚咚,煞是好听。

杨宁馨忍不住看了下她弹琴的手指。

明显的是刚刚入门,轮指都还不熟练,哄哄外行还差不多。

吉他是最容易入门的乐器,可想要弹得精妙,那可是需要深厚的功底。吉他与其他乐器相比,最大的好处是它既能拿着装十三,又不用花太多钱。

这个年代,年轻人对于学乐器涌起了一股热潮,抛弃了本土乐器笛子二胡,年轻人更加青睐进口的乐器。而在一系列引进的乐器里,口琴是最受人欢迎的,主要的原因是……它很便宜。

便宜到只要你想买,就能买得起的地步。

所以,这时候走遍大江南北,到处都可以见到拿着口琴含在嘴里,不住吸气呼气的人。

然而口琴也有它的缺陷,那就是吹奏出来的乐曲真的不怎么好听,吸气呼气吹出几个简单的音符还行,可是要掌握技巧不容易,想要吹得行云流水一般那就更难。最重要的是,口琴很容易弄脏,口水喷在里边,干了以后黄黄的一线,每天都得用牙膏蘸着水拼命洗。

手风琴也是八十年代初期最流行的乐器之一,这个属于学校音乐老师的专属,它也是一些工会干部的宠儿,每次工会开展活动,必然有人背着手风琴,摇头晃脑的拉出欢快的歌曲:“田野小河边,红莓花儿开,有一位少年真心使我爱……”

在口琴和手风琴被引入中国以后,吉他又迅速成了年轻人的新宠。

这时候钢琴还属于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乐器,只有在最高雅的场合才会有钢琴的出现。能迅速吸引人们视线又方便携带的乐器,那就是吉他。

这个年代里,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年轻人迅速接收到国外的时尚,学着用国外进来的舶来品武装自己,背着吉他在街头行走,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吉他已经被湮灭在众多西方乐器里:小提琴、大提琴、电子琴、钢琴、萨克斯风、架子鼓……这些乐器纷纷涌入,吉他成了最普通不过的乐器。

正因为它的身价降了下来,前世的杨宁馨有幸能准备足够多的钱买了一部吉他。

别人学乐器是花大价钱请老师教,杨宁馨学乐器全凭百度。

先是身边有会吉他的朋友教了些简单的指法,然后百度各种吉他教学视频去勤学苦练。虽然她观摩的教学视频并不系统化,可她依旧凭着自己对吉他的领悟力,在一年多以后终于能熟练的弹奏出很多动人的乐曲。

“你可真是聪明啊,自学成才。”

朋友们听着杨宁馨弹吉他都会发出赞叹:“原来不出钱找老师也能弹好吉他呢。”

杨宁馨的眼神落在卢娟丽的吉他上,简单的黄色木板,上边绷着几根琴弦,卢娟丽的手指夹着牙白色的琴弦,挑动一下,“嗡”的一声,悠长。

“娟丽,勿要理睬乡下人,侬弹个完整的听听。”

徐菁菁冲着卢娟丽鼓励的笑:“阿拉老喜欢听人弹吉他了。”

“吾在学着弹,这是高考以后才买的。”卢娟丽捻着吉他琴弦,慢慢的拨动:“吾才练了一个月。”

“哇,一个月也弹得这么好。”徐菁菁站起身,看了一眼上铺的钱文文,终于说了她在宿舍里的第一句普通话:“你也会弹吉他?”

钱文文摇了摇头:“不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