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北上抗辽(1 / 2)
第552章 北上抗辽
没有战前动员,没有激动人心的口号。
赵孝骞带兵的方式简单粗暴,说一千句一万句空洞的口号,还不如实实在在砸给将士们银子。
这年头的军队,若说真心报效家国社稷的,不是没有,但很少。
大宋是募兵制,大多数将士参军的初衷就是为了吃饱饭,领兵饷,养活家人。
这种功利性满满的军队,你跟他们说报效家国社稷,为国捐躯什么的口号,是不是很可笑
三万将士站在校场上,猎猎风声中,赵孝骞的语声并不大,台下的传令兵负责将赵孝骞的每一句话传到队伍里的每一个人耳朵里。
赵孝骞目光威严,环视校场上的将士,缓缓道:“你们都是汴京上四军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军法什么的,我就不多废话了,有人违反,按军法处置,该打军棍就打军棍,该拖出去斩首就斩首,军法不容情。”
顿了顿,赵孝骞又道:“再说说福利,我不说空话,咱们实在一点。”
“在我麾下,一些规矩想必你们清楚。首先,绝对禁止杀戮抢掠大宋百姓,违者必斩。”
“其次,越过大宋国境,百无禁忌,抢掠所得,上官分文不取。”
“第三,将领下令时,你们也要一往无前,令行禁止,惧战退怯者斩。”
赵孝骞嘴角一勾:“好了,重要的就是这三点,能做到的话,保证你们有饭吃,有钱,杀敌够多还能升官,战死了我养你们父母妻儿。”
说完赵孝骞看了看天色,大手一挥:“开拔!”
三万将士纷纷愕然,他们没想到这位带着浓烈传奇色彩的主帅,对三军将士训话时竟如此简洁利落,而且说的话非常接地气,没有半句不切实际的空洞口号。
将士们振奋之余,不由有些期待。
在这样的主帅麾下杀敌,或许真的很不一样。
莫说普通将士,就连站在队伍前列的诸军将领们也惊呆了,对将士们说这些话,真的合适吗
按理说不应该是各种忠君报国,各种捐躯成仁什么的大话吗
为何这位郡王殿下说的话都如此市侩,就好像带兵出征不是为了杀敌,而是为了赚钱,所以,咱们这次……是北上打工
诸军将领也是从汴京上三军里挑选出来的,他们自然听说过赵孝骞,这次归于赵孝骞麾下听令,他们还感到很激动,结果今日还没出征,这位郡王殿下就给将领们来了一个震撼。
不凡之人,行不凡之事,或许,这便是赵孝骞和麾下龙卫营数败辽军的根本原因吧。
随着赵孝骞的一声令下,三万将士从大营出发,向北而行。
赵孝骞仍站在高台上,目视着将士们列队鱼贯而出,他的神情一片淡然。
转身四顾,赵孝骞忽然道:“督运官何在”
一名中年将领站出来抱拳:“末将何云,委为辎重督运官。”
赵孝骞淡淡地道:“粮草情况如何”
“兵部和户部这几日紧急征调汴京附近农户民夫,共计万余人,专司押运粮草军械弹药和甲胄,先头三千人昨日辰时已押运五万石粮草出发,于相州等候。”
赵孝骞点头:“粮草切不可耽误,否则后果很严重,官家已有旨意,行军沿途可临时征调各地城池粮仓,充为军用,你与当地官府将粮草账目交接清楚,谁敢贪墨克扣将士的口粮,立斩。”
“是!”
何云退下,赵孝骞又一招手:“将火器监打造的这批新枪拿一支来,我试试。”
一名将领上前递给他一支崭新的燧发枪。
鼓弄这玩意儿赵孝骞是行家,毕竟是他发明的。
仔细检查了一下燧发枪的零件,尤其是枪管的质量,然后取过一颗纸壳弹装膛,举枪随便找了一棵树干瞄准。
一声枪响,白烟袅袅。
硝烟散尽,树干毫发无伤,树枝上栖息的一只倒霉的麻雀却应声倒地。
身后的将领们大声喝彩:“殿下好枪法!”
“百步穿杨!百步穿杨啊!”
赵孝骞呆怔了一会儿,老脸不由一热,这么厚的脸皮居然也有通红的时候,很神奇。
该怎么跟众人解释,我特么瞄准的根本就不是那只麻雀……
当然是不解释,莫名其妙立了个神射手的人设,不能崩了。
赵孝骞收枪,一副渊渟岳峙的宗师风范,淡定地将枪还给将领,淡淡地道:“枪不错,没有偷工减料。”
说完赵孝骞走下高台,骑上马,在陈守等禁军的护侍下,跟着队伍出发。
策马刚出了大营,赵孝骞吃了一惊,急忙勒住马儿。
大营外,静静地站着成千上万名百姓,他们穿着不一,有绸衫,有布衣,甚至还有许多平民女子,老人妇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