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本宫贤良淑德 > 第三百六十三章 两江3

第三百六十三章 两江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他们大约隐瞒了十分之二的田地,那些被隐瞒的田地现在像荒野一样长满了杂草,非要指认是田地,要拉扯很久。

李琚、巫明丽和沈时行诚恳地谈了谈,综合之前对江南实际田亩人丁的推测,估计这些人将隐田吐出了四分之三,于是最终达成一致:对田亩,他们不再深究,但是两江的大户要配合他们成立纺、织、染、糖、陶、漆、木、油、纸等行业的同盟,而大雍信行,要有各个同盟的五成话语权。

巫明丽向集中在海安的各个两江大户摊开要求,海安现在的名望之家,致仕后归隐的宁德殿大学士文定公的家族纪家第一个反对:“信王这是要与民争利吗?”

后面姚、朱、程、周、钱等纷纷响应。

巫明丽按住了想发作的李琚,回应:“两江耕地田亩,大约有两千万亩——不要和我扯你们计上去的数,真实的是多少,你知我知。这其中族田不到五分之一,而官田,之前不过一百六十万亩,但在洪灾结束清丈完毕后,会升到七百万亩。林地、园地,只多不少!咱们还搞了工匠结社,以后用工用人,也是一步到位的。所以从此后,这棉花呀,桑麻呀,稻草,黄杨木,甘蔗,漆树,胶树,羊毛,牛羊角……”

巫明丽的目光依次划过他们各行各业的代表,表情和语气渐渐变得严厉,“一年产多少,什么个价格,都是大雍信行说了算!而市舶司税率印花,则是朝廷说的算!你们不受钱庄为财东,钱庄也没必要为你们周旋一进一出的消耗!你们少挣的那些钱,攥在你们手上时,铸成一个个银冬瓜埋在地里,和岩石枯木无异。而落在钱庄手里,却将花在朝廷正事上,排兵布将,保护边疆啦,修路架桥啦,给你们护航啊,巡逻啊,救火啦,抚养鳏寡孤独,赈灾救民,那才是为国为民呢!咱们之间,到底是谁在与民争利啊?你不会以为自己是民吧?”

李琚补刀:“他们怎么算民?王阿大,刘金哥,温老太……这些你们都不记得?姚家的狗坟有十几个,纪家有名望,不搞狗坟,但是你们搞鹰坟啊,好好的文定公,怎么养了一群只知道斗鸡走狗的纨绔子弟?还有,你程家从来不种果树,但自家佃农移栽的野果树最后都成了程家的,这里头死的百姓,你们都忘了?那才是民呢!”

底下几家多少有些退缩了,他们手里的产业,上要原料,下要出货,巫明丽掌握了原料渠道,市舶司掌握着通关流程,他们不仅能操纵上下游价格,他们还能搞配额、拖流程,还能联合听话的中小门户抢市场、抢人工,最终能把他们的成本、损耗都拖到翻几倍!他们拖不起啊!

不过纪家姚家在此,他们不敢公开表示自己软了,只敢用眼神去瞟纪家和姚家的代表者。

纪家、姚家还有几家,都是人丁兴旺,家业范围广,且手眼通天,幕僚师爷、底层胥吏,全是藤蔓相连的自己人。外来的官员都能被架空,他们才是真正的操纵者。

信王夫妻和沈时行等人不可能一直在江南待着,等他们走了,他们的控制力就会下降,他们本地人有的是办法应对。

他们家族的影响力也远远不止是两江,他们完全有办法绕开大雍信行在两江的掌控寻求外界的资源。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根基不在商,而在子孙旁庶,在族田祭田。

巫明丽的威胁有用,但用处不大,这两家仍梗着脖子,相持不下。

巫明丽掠过纪家的中年男人,看向姚家的那位家主老爷:“陈王孺人姚氏,泄露圣意和奏章内容,指使家人销泯证据,现姚孺人已经被废除分位,并且送去三清观里当姑子了。她的孩子虽然没有受牵连——但是真的没有受牵连吗?以后的事会怎样呢?姚家负责粮食买卖的人必然要问罪下狱的,而陈王的后院,还有挑拨兄弟阋墙的罪名,如今尚在裁决之中。这位姚员外,您希望这件事波及到哪个范围?”

这位姚老爷和姚孺人的父亲是兄弟,他不仅有侄女儿,他还有亲女儿,他还有家业啊!

姚老爷忙低头喝茶,掩饰表情。

把姚家别下去之后,巫明丽看向纪家这位老爷:“家大业大,有人在朝,要和岭南刺史当亲家了,所以觉得无所谓?手段干净所以自信我拿不出物证,只有人证,可以用‘污蔑’来自辩?你们纪家二十年前为了吞并钱家的产业,也是花了不少心力的,手上未必没有人命。若非前几年钱家的费夫人改良织机,搞了新式作坊,钱家早就败落了。钱家搞得好啊——”

巫明丽看向钱家出面的那位老爷,他正是钱思返的父亲,“纺织行就看他们家最出头,他们还让我们大雍信行顺顺利利做了这个财东,还要支援京城诸王及国库的纺织行。这是什么?这以后江南有什么事,官方的文书还在驿站流转,还在东安门外等候兵部处理呢,钱家或者什么陶家主家的消息,都已经递到户部尚书、东华阁大学士、勤政殿大总管的耳朵里了。

“纪老爷,你所倚仗的上下人脉内外关窍,赫赫扬扬,到底会转投新人,还是甘登沉船?这世上,到底是亲家可靠,还是人心可靠,还是财帛利益权势更可靠啊?”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