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送上门来(1 / 2)
姚谆语出惊人,姚老学士狠狠瞪宝贝大孙子一眼:“来人,叉出去!”
当然只是虚话,没人敢真动手,姚谆反问道:“若不是正妃,算什么赐婚?咱们家妹妹又不是嫁不出去,赶着给人做小呢?”
姚老相公道:“皇家上了名录,拿皇族份例的人,怎么算做小?再吓唬你妹妹,就别回来了!”
呵斥了孙子,姚老学士再看向孙女,姚诤面上一阵白一阵红,手里拧着帕子,心怕是比帕子还紧。
姚老学士勉强找出些词安慰她:“信王府比其他地方松快些,王妃是个能折腾办事的,一半人都在外面,内宅干净得很。你进了府,只要侍奉好陛下、中宫,不要违抗丈夫,大面上敬着王妃也就成了。信王妃出身小门小户,必不敢对你如何。其实这样的人家自有这样的好处——”
姚老学士编不下去了,他实在编不出来好处。
他既看不上信王一介武夫不学无术,也看不上信王的未来,止是将军而已,更看不上这个赐婚,就只是个侧妃而已。
那厢姚家愁云惨雾迎接孙女儿的婚约,信王府这边倒也没多想和姚家攀亲。
田趁月觉得姚家能拿出来说一说,是因为整个可选范围里,单看客观条件,姑娘们的下限也高,上限也低,最好最坏区别都不大,姚家恰好补了个信王府的短板,才值得关注。
然而巫明丽却以为,姚家补短补得不够好。
“洛阳姚”三个字可能引起帝王猜忌就不提了,就单说姚家本身,并非那么好的人选。
姚家自有声名在外,一护短,二排外,三不讲理,四子孙不肖。
姚老学士为政是不错,可是他齐家略显差劲儿。他家那几个不肖子孙在京中大名鼎鼎,就算是姚谆,年少时未必没干几件“侠气纵横”的事。
否则皇帝陛下砥砺他的哪个脾气呢?
留臣有一万种方法把他们压着不用等新帝启用,非得放在地方各地辗转?
陛下压着田趁月等一批平民出身的士子,留待新帝启用,使新帝得以施恩,获得他们的心悦诚服;压着韩胜子等一批大户人家的孩子,是要他们眼向下看,看见民间疾苦,知道最底层的胥吏如何执行命令,以免眼高手低。
压制姚谆等豪门大族的天之骄子,却是为了磨炼他们的心性。
上辈子要等十几年后,姚谆入六部时,才算沉稳了、可靠了。
巫明丽一向看不上这种人,凡富贵家,往往有两种结局,一种是王朝更迭时,出头的那支死了,等旁支子孙喘过气来再图其他;还有一种,是王朝更迭时索性投了新君,踩着旧君的尸骨延续自己的尊荣。
吃相难看至极。
所以巫明丽一直很清楚,所谓的豪门望族,钟鸣鼎食,和皇座上的那个人,从来就不是一条心。
既看不上姚家的门风,巫明丽也不是很想因为姚家的姑娘错失毕家的姑娘。
姚老学士已退,姚谆入朝得用,还要那么多年,巫明丽等不起。
毕首辅的孙女,才是正正好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