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5章 为什么一定要农转非(2 / 2)
一口大缸里面是冻豆包、冻馒头和冻饺子,没看到冻肉冻鱼。
这个是春节标配,打开另一个缸盖,只有几块肉。
没有排骨只有半个猪头,和一双猪蹄,还是太寒酸了。
孕妇道:“五斤猪肉一双猪蹄和半个猪头,和这只鸡是我哥送的。”
这还是亲家送的!农村亲戚送年货,帮城里职工家庭过年关?
在江启鸣看来绝非是社会进步,而是管理者的耻辱!
丢人呢!邓华心里有点堵:“你娘家是……”
孕妇看一眼丈夫:“赵家屯镇的!前些年八大厂子弟,看不上农村姑娘。”
“现在城里媳妇太贵,乡下媳妇不要彩礼,还要倒搭嫁妆给女儿。”
城镇户口只剩下最后的风光了,几年后取消农业税,彻底变成城乡倒挂。
老职工的脸色非常难看,任谁被人,把脸面扔在地上踩。
都会受不了吧,何况踩吧自己的还是儿媳妇!
老工人木木的说:“媳妇有农转非的机会,只是需要扩容费!”
邓华道:“未来的农村生活,比城市好得多,农村户口会成为正资产!”
江启鸣笑了:“为什么一定要农转非?”
“不转还有耕地,租出去也算保底工资了。”
“有了保底在城里也好过一些,何必一定要什么农转非?”
几年后农村户口吃香了,特别是在东北。
平平常常一个户口半垧地,有的地方,一口人一垧多地呢。
十几年后,一垧地租金六七千,相当于月收五六百。
一家三代六口人,就算只有四垧地,年租金也三万块呢。
足够一家人基础生活费,或者足够供一套楼的。
江总拿出五百块塞到老人手中:“祝您全家春节快乐,我们告辞!”
五百块!咳咳!郝精颜眼中闪过一丝异彩:“江总超标了!”
这句话声音很轻,却足以让江启鸣听到。
陈怡妃轻声说:“区里慰问标准是一袋面一桶油,特困户加一百块现金。”
“而市里的标准则是一袋米一桶油,加二百块现金。”
现在江某人,把扶贫标准提升到五百,以后扶贫怎么办?
这扶贫标准有点高!让区里面很闹心啊。
扶贫标准涨得降不得,涨上去都开心,降下来就有人折腾你。
吴刚轻声说:“这是江先生的慰问款!”
私人慰问款么?江启鸣暗赞一声,邓华没有选错人,一句话解决所有问题。
而他的做派就很欠缺了,幸好陈怡妃提醒了他。
老工人苦笑道:“您个人的钱我不能收!”
邓华摇摇头:“是江先生一点心意,钱不多您就收下吧!”
“各大企业已经被六幺八收购,那是大家期盼的结果,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接下来走访每户都送上五百块钱,现金是江启鸣出的。
米面油和水果,都是邓华出的,区里面没有准备。
幸好区里紧急送来购物卡,这才让区里干部没有丢脸丢到家。
有一家正吃大碴粥呢,就着咸菜吃大碴粥!
腊月二十七吃大碴粥就咸菜,忆苦思甜也没有这么干的吧?
邓华摇摇头:“饿了,跟您蹭一顿大碴粥可好?”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逐梦年代更新,第1825章 为什么一定要农转非?免费阅读。https://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