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予弗取罪也先行一步赚钱跟风的只能吃灰(2 / 2)
“而且按照东北人办企业的模式,搞不好还有自己的幼儿园,不知道木器厂到底儿多大的规模?”
这个大企业小社会的模式,不是东北首创的,而是北方老大哥的模式。
当年东北的经济崛起,有各种原因在其中,而老大哥的帮助,绝对当记首功。
那种计划经济模式,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弊端,在战后重建的年代却是最有效的。
事实上包括日本和德国,还有韩国在内,战后重建都是有计划经济的影子。
嘿!郑艳秋叹口气:“规模还真不小!曾经是东三省最大规模的木器厂,占地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确有自己的幼儿园和小学,还有自己的服务公司,自己的商场。”
共和国长子不是白叫的,办企业就要做到最大最强,这是那个时代盛京城的骄傲。
事实上辽东省,在那个时代的确独领风骚,的确在各方面都木秀于林!
“当年的设备都是从德国进口的,只是这几年,大气候不景气。产品的样式老化,最重要是企业内部的人员管理混乱,质量管理混乱,推销不给力。”
仅仅是5万平方米的土地,几年后就不只是五千万元了。
至于说企业倒闭,也算得上是一股潮流,这在任何国家都避免不了。
私营企业的快速崛起,注定成为国有企业的掘墓人,也别是快消产业。
八十年代初,英法的国企私有化,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民企在某些产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这一点世界经济发展史证明了。
真没办法!江启鸣笑问:“木器厂的位置在哪儿?是在郊区吗?”
怎么可能?郑艳秋摇摇头说:“木器厂的位置还算不错,几十年的老企业了,现在周边都是居民区。也正因为居民因为噪音太大投诉,才导致企业晚上无法加班儿。”
嘿!胖子留守主任冷哼一声:“最初的市木器厂,是私改国有。也许七十年前创办的时候,厂址的确濒临郊区,后来就是在闹市区了。”
没想到,市木器厂有六七十年历史,这胖子也不是一无是处。
私营改国有,是五十年前了,那时候盛京城有多大?
经过五十年的高速扩张,盛京城的面积都扩张三倍了,就算当年是郊区现在也不是了。
小舅向留守主任点点头继续说:“那年有一批出口产品,没有及时完成任务。结果被判赔款1000万美元,导致企业最终破产。”
可以了!江启鸣点点头:“麻烦小舅,把木器厂的资料整理一下,孙叔叔你在这边帮助小舅。回去之后,我会派人过来,跟你们共同组建收购木器厂的班子。”
真的假的啊?不只是那个嘴碎的胖子不相信,就连小舅都一脸的懵圈。
眼前的年轻人,怎么看也不像是亿万富豪,更没有世家子弟的范儿!
所有人都能看出来,这位妥妥的土著东北人啊!
一个土豪的土著东北人,不说大金链子小金表吧,最起码前呼后拥的跟班跑不了。
额!眼前这些逆天的美女,可不就是跟班么?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