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江启鸣看东北(2 / 2)
四个长辈通常都是大集体企业,国企或者职场中人,一般情况下都有自己的住房。
在农村也都有自己的宅基地,独生子女一代结婚,两家倾其所有为孩子购置房产和家产。
到了第三代,开始享受前人的福利了,即便不买房都有三套房继承呢!
“相比之下,南方那些家庭很多都三四个吧,有的甚至五六个吧。偏偏家里头只有两三分地,顶多一亩两亩。父母亲打下的江山完全不够,一大堆子女分摊不到多少。没有办法,这些子女只好自己出去闯天下。”
还真是这么回事,这已经不是社会学问题,而是生存问题了。
闽粤地区过度开发资源匮乏,当地人除了走出去闯天下,总不能饿死吧?
这一点闽粤人比西北和西南都强,他们拥有敏锐的商业嗅觉,走出去也都是一条龙。
看看到东北发展的闽粤人,极少给人打工的,都是自己闯出一片天。
“这一点是很多专家,故意视而不见,或者说是讳痈忌医的事情。这是大气候下东北人不愿意出去闯荡的原因,愿意老守田园的原因,愿意老婆孩子热炕头儿的原因。”
似乎说到点子上了,东北人的确有着足够资源,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给小两口积累财富。
最终给了么?
答案不言而喻,别忘了,以鲍教授的身份和眼界,还想要柳锋守在燕京城不出去呢。
“但是后来因为下岗,因为国企的日渐没落。无法生存的那些技术工人,没有办法不得已,开始逆向闯关东。或者说叫做闯关里,或者叫做北雁南飞,因为东北已经不能提供生存的土壤。”
雁南飞才刚刚开始,在未来几年才会达到巅峰,但是柳建设已经注意到了。
这一次闯关里,对东北经济来说,影响是巨大的。
那些四五十岁熟练工人,被生活所迫远离家乡,带走的不只是劳动力。
更是最有实力的消费群体,因为他们要赚钱养家,上有老下有小,那些钱全都要花出去的。
“他们是有技术、有头脑、有文凭的一帮,也就是说东北的精英一群人,开始被迫的背井离乡。向南方去向经济发达地区去,去赚更多的钱,去为自己和家人闯出一片天地。”
六七十年代,东北向外输出人才搞三线建设,那是国家政策不是个人行为。
那时候东北负责三线工厂全面建设,几乎是从生产线工人,到企业领导一锅端。
到现在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某些地方还有无处不在的东北话,和背井离乡的东北人。
“在我看来东北的人口流失,技术人才流失,高科技人才流失,和年轻人走出去的人口流失,没有多大的危害。”
没有多大危害?柳家父子愣住了,说了半天你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简直是逗你玩儿!
这一次连柳建设都无法认同,柳锋更是侧目而视,妹夫终于露怯了!
小江同学不这么想:“反而是本地人那种僵化的思想,那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心态。那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现状,才是东北没有前途的关键!”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